影响陶瓷光泽度的因素很多,既与胚料配方的化学组成和原料的性能有关,又与生产工艺过程有关,同时还受到烧制温度、施釉厚度等影响,因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。在1995年颁布的日用陶瓷产品国家标准GB/T 3295 1996中规定:日用瓷器光泽度指标优质品必须≥85,合格品≥80。为了达到该标准指标,在拟定配方时,首先应考虑瓷器釉面光泽度的要求,科学合理地进行配方设计,优选所需要的各种原料,以生产出釉面光润平整的产品。
陶瓷产品的釉层一般是厚度为0.1mm的,其釉层是有一定色彩并混有少许晶体和气孔的玻璃。瓷器的光泽度与釉层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和折射率有关,它取决于光线在釉面产生的镜面反射的程度,是成瓷产品的重要表现质量指标之一。如果釉层表面光滑,反射效应强烈,则光泽度就好。影响釉面光泽度的因素不外乎釉的配方组成和生产工艺,因为釉的配方组成会影响釉的始熔温度、高温粘度和表面张力,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釉面的平滑程度,进而影响光泽度。了解了这么多基础的知识,那么,陶瓷光泽度的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呢?
陶瓷光泽度
1、原料配方:在陶瓷生产中,胚釉配方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。根据对陶瓷制品性能的要求和生产工艺的需要,配方所用原料种类繁多,其中有矿物原料,有化工原料;有硬质原料,有软质原料;有的适合用于胚料配方中,有的适合用于釉料配方中,每一种原料直接影响着生产工艺和瓷器的物理性能,所以在拟定配方之前,应对所用原料的化学组成、矿物组成、物理性质以及工艺性能做到全面分析,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选择地运用到配方设计中去。在配方设计中要准确全面地确定配方的目标、因素和水平,采用较为适宜的实验方法,常用的有平分法、黄金分割法、正交设计试验法等,然后经过反复小试、中试以及批量生产阶段,最终获得一个较满意的配方并投入大量生产使用。另外,在油料中添加一定量(15%-20%)的废瓷粉,也能提高釉面质量,减少釉层中的气泡和针孔缺陷,改善釉面表观质量。
影响釉面光泽度的表观缺陷有针孔、波浪纹、桔釉、釉缕等。为了提高瓷器的釉面质量,在拟定釉料配方时,应考虑使釉面具有较高的折射率、较高的始熔温度,因为这更有利于烧制时分解气体的排除,减少釉面针孔缺陷;
2、烧制温度:为了提高瓷器的釉面质量,还应使釉具备适当的高温粘度和表面张力,因为过高的高温粘度对釉在高温时的铺展和釉层中气体的逸出不利,易引起波纹和桔釉。适当的釉面粘度利于改善釉的高温流动性,降低釉层的表面气孔数量;适当的表面张力会使釉层在胚体表面得到均匀的铺展,使得釉面平滑光滑,从而提高光泽度。如果釉的表面张力过小,会使釉中的气泡汇聚集成大气泡,也不利于光泽度的提高。根据折射率越高,光泽度越好的原理,在釉料中添加适量的PbO、BaO、ZnO、SnO2、SrO等具有高折射率的氧化物,能够显著的提高釉面的光泽度。
3、制作工艺:对釉用粘土原料进行精选,除去杂质和有机物,对含游离石英和云母较多的粘土预先进行淘洗加工,提高纯度。对釉料中那些加热体积变化较大的原料,最好先单独煅烧再配料,即以熟料的形式引入釉中,使晶形和体积趋于稳定。适当提高釉料的细度,采用熔块釉时,釉料中的石英全部加到熔块中,使之形成均质的玻璃体。
综上所述,影响陶瓷光泽度的因素有以下几个:原料配方,烧制温度,制作工艺。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,要整体提高釉面的质量必须从综合分析多方考虑,并且经过不同样品试制得到最佳配方、温度和工艺三者的结合。